<
t3b1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与花共眠(重生) > 第138节
    小唐一听提到怀真,心里便不自在起来,忙道:“越发瞎说,怎么会是她?”

    景深思忖了会儿,忽然道:“难道是……六公主?”

    小唐见他猜中,不免有些诧异,便看他。

    景深道:“我只隐约听过几句,说是六公主对你十分青眼,隐约还求皇上赐婚过……只是皇上不曾答应罢了,以六公主那个性情,若说想要霸王硬上弓……也未必不能。宫里可再没别的人垂涎于你了罢?倘若还有,可一定要同我说一说,若还有下回,我亲自在宫门口接着你,省得你苦熬的死去活来了。”说到最后,便又笑起来。

    小唐见他虽是玩笑,说的却是实情,于是便不言语。

    景深却道:“你断断不会无端去见六公主,她纵有天大能耐,只要你不愿,却也绑不去你,你必然是有事?”

    小唐眯起眼睛,道:“你还猜到什么了?”

    四目相对,景深道:“按照我的猜测,你最近在查宫内丢失的那批宝物之事,只怕跟这个有关。”

    小唐笑了笑,道:“我明白,你知道的绝不止于此,索性一发说了?”

    景深走到门口,见无人,才又回来,道:“我知道的你同样也知道,何必只叫我说?金飞鼠临越狱之前供出之事,跟德妃娘娘有关,昔年德妃娘娘出事,你我都还不曾出生呢,只听说娘娘是出宫礼佛的时候,马车坠崖,车毁人亡,连尸骨也并没有找到,然而这件事几十年来一直讳莫如深,无人敢过问,如今金飞鼠提起这个来,必然跟此相关了。”

    小唐见他句句中的,便道:“德妃娘娘当时身怀有孕,此事太过惨烈,故而一直不敢有人重提。”

    景深却直盯着他的眼睛,忽然慢慢地一字一顿说道:“只怕……谁最不让提及,谁便有嫌疑,谁一味地压着不许追查,谁的嫌疑就最大。”

    小唐一震,低声喝道:“你大胆。”

    景深却呵呵笑了起来,道:“你瞧你,满面紧张,我不过又是玩笑罢了。”

    小唐却知道这一回他绝不是玩笑,见他笑了,便也垂眸道:“罢了。这一番,着实的多谢你。我也是时候该走了。”

    景深见他要走,才道:“你的官服先不必穿了,我方才叫人取了一套我的衣裳,你别嫌腌臜,先穿着,回去再扔了便是。”

    小唐听了这两句,眼底神色动了动,却终于只是说道:“多谢,叨扰了。”

    小唐换了凌景深的衣裳,却仍是一身锦纹黑袍,然而他跟凌景深气质相异,纵然穿了墨色,却仍是美玉微润,不似凌景深一样冷罢了。

    凌景深才陪着出门,小唐就见一个美貌女子站在门外厅中,见了他,便屈膝行礼道:“给唐大人请安。”

    小唐扫了她一眼,又看看景深,只一点头,也并不言语,便自胭脂身边儿经过了。

    景深送到他门口,便有小厮牵了马过来,小唐翻身上马,向着景深一抱拳,转身打马去了。

    景深目送小唐而去,半晌回头,却见胭脂站在门侧,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三公子?”

    景深点头,无声一叹。胭脂笑道:“果然不凡,中了那样霸道的春。药,都能撑到不乱心神。”

    凌景深道:“也看是对谁罢了。”

    胭脂道:“若是你……你当如何?”

    凌景深仰头笑了两声,回头看她,并不回答。胭脂早明白其意,便顺势抱住胳膊,又问道:“只是谁这样大胆?竟然敢对他下药?嫌活的命长不成?”

    凌景深道:“自然是个不怕死的……”望着她的神情,又道:“今儿我还有事,且不留了。”

    胭脂见如此说,便依依将他放开,忽然瞟着他又道:“听闻你要高升了?只是以后官儿越做越大,可别把我也忘得一干二净。”

    凌景深本正欲走,闻言又回过身来后,探手在胭脂腰间一搂,将她抱到跟前儿,低头在她唇上亲了下去,良久才松开,低低道:“今儿的事,记得约束好他们,不得乱说。”

    胭脂双眸盈盈,意犹未尽,却知道不能强留,便微微一点头道:“我理会得,你放心。”

    ☆、第 127 章

    却说凌景深带走小唐后,怀真一路自回应公府,暗想唇上有伤,却不好交代,想了半晌,便故意对吉祥说道:“方才我一时着急,竟然咬破了嘴唇,你给我瞧瞧伤的如何?”

    吉祥忙过来看,却见那樱唇上果然有一处渗着血,幸而破的不大。

    吉祥忙道:“姑娘怎么这样不小心?回头给老太君跟奶奶见了,必然要骂的。”

    应怀真便道:“好姐姐,你给我瞒一瞒,咱们不提唐叔叔忽然病了的事儿,只说是我不留神磕在车壁上弄坏了的,可好?”

    吉祥听了,总比自己咬破了要好些,于是便道:“我答应自然是使得,只不过姑娘以后可也要留神,怎么自己竟能这样不知轻重呢?”

    怀真就仍低下头去,忽然看到自己裙上有些皱了,忙伸手扯平了。

    如此回到府内,见了老太君,依旧如此说话。应老太君只说以后叫留心些就是了,便又问宫内的情形,怀真少不得也一一说了,只叫放心。

    如此应答了一番便回到东院,进了屋内,扑面便嗅到一阵梅花香气,却见桌上瓶中那一枝腊梅已经有些干了,花朵不似开始时候那样肆意绽放,却缩成了小小地一团,抱在枝头,看来甚是可怜。

    应怀真凝视了会儿,忽觉透心一阵儿凉意,待要抬手摸上一摸,手指未曾碰到,却又停下,生怕花朵又落下来,如此看了半晌,只是出神。

    秀儿进来添茶,见怀真发怔,便问道:“姑娘今儿进宫去可好?”忽然看到她唇上带伤,一时惊了惊,就凑过来仔细看,问道:“这是怎么了?”

    应怀真微微侧面避开,只道:“上车的时候不留神碰着了,只是破了一点儿,没要紧的。”

    秀儿看了她一会儿,便不问了,只道:“既如此,也不能大意,我把那药膏子找出来涂一涂才好。”

    说着便回身,自去开了柜子,果然拿出一个药瓶来,小小地银匙挖出一块,便小心给怀真在唇上厚厚地涂了一层。

    应怀真觉得唇上有异,忍不住笑了笑,道:“觉着很怪,总想抹了去。”

    秀儿笑道:“可忍一忍,好的还快些。”

    不说秀儿收了药瓶,自去了,应怀真在屋里头坐了会儿,想到方才在马车内小唐的举止,正如噩梦一般,若不是唇上这伤处提醒着,纵然是自身经历,只怕此刻也难相信。

    谁能想到,素来温和亲切如他,宽容强大如他,对自己也从来都只是轻颦浅笑地爱护,多方照料,却竟有这般令人无法置信的可怖之时?

    虽凌景深说他是中了迷药,但一想到当时小唐那副择人欲噬似的情形,竟把前世那些死埋沉底的可怖可痛情形记起一些来,顿时骨子里也战栗不已,不由乱乱地竟想:……是不是这世间所有的男子,皆有变身如狼如虎的残暴时候?

    怀真扶额想了片刻,心慌意乱,脸色也微微雪白,终究不知如何解脱好,并无兴致弹琴,也不想睡觉,才拿了一本书,却又放下,思来想去,忽然想到一件事,这才出了门来,只绕着往后院而去。

    此刻虽是冬季,院后仍有各色草木苍翠,怀真低头打量着,边走边看,终于找到先前她埋淑妃所赐那个香囊的地方。

    谁知定睛仔细一看,却有些惊愕,原来这一块儿地方,曾有些青青草在,此时虽是冬季,草木并不茂盛,但柔软的细草黄黄绿绿地伏在地皮上,皆是暗暗积蓄力量,只等开春儿便长罢了,然而就在靠墙角的地方,却有一块儿,竟只是一片黄色的枯草,并没有一点儿绿意。

    应怀真一怔,端详了片刻,确认是自己埋香囊的所在,她不由地蹲下身子,又看了会子,便发现在枯草之中,有两三只小虫儿死在里头。

    怀真看了片刻,心中诧异难解,忽然听到前头李贤淑在叫她,便忙起身,转了出去。

    是夜,应兰风回来,进门便笑道:“这是怎么说的,因为春闱在即,礼部主持,今儿才由皇上过目,钦定了今次的考官,我却竟也在列,真真是想不到。”

    李贤淑道:“这是什么意思?”

    应怀真忙问道:“爹真的也是今次春闱的考官?”

    应兰风道:“可不正是么?今儿才得了消息。”忽然见应怀真唇上微肿,便道:“这儿是怎么了?”

    应怀真便低下头去,只道:“是不留神,磕了一块皮儿,不打紧。”

    应兰风把她招过去,捏着下巴看了会儿,才道:“涂了药了?怎么还像是小时候一样冒失呢?”

    李贤淑听了,便笑道:“这个性子多早晚也改不了的,那一次咱们才回京,不也是磕破了嘴的?还多亏了那位唐大人送了一盒好药膏过来……如今都大了,还是这个样子,真真的冤孽!”

    应怀真听提起小唐,似心里戳了一根刺,就不言语。应兰风却笑道:“不碍事,别总念叨她。”

    李贤淑道:“这考官有什么好的?”

    应兰风想了想,道:“其实并没什么格外的好,只是多见识几个天底下的才子罢了。”一夜无话。

    却说李贤淑本来打算择日,便同应兰风一块儿回娘家看看,不料这天,家里却来了一个人。

    原来这来的正是李贤淑的三妹巧玲,因为陆波如今在幽县做个不大不小的主簿,他家里也薄有田产,虽然跟两公婆偶有口角,但总体说来,日子过得倒也安乐,比大多人要强些。

    只因陆波一向心大,这许多年又一直只做个主簿,未免心里不满,且昔日相好的旧识都已飞黄腾达,越发显出自己来了,因此不免有些不得志之意。

    陆波却又知道,应兰风如今回了京,又高升了,如今正是四品大员,又加上应公府的势力,倘若偶然提拔一把,他自然也不至于只窝在这小县城内受气了。

    本早想让巧玲疏通疏通,不料巧玲素来更是个心高眼空的人,从做闺女时候,就自觉出挑,几个姊妹都不如她,等嫁了,陆波又大小是个官儿,二姐夫又有那宗毛病,老四又是个落魄不得志的书生,因此她越发得了意。

    只有李贤淑……起初倒也罢了,在泰州如流放似的混了五年,等回京来,应兰风蹉跎了会子,也不过是个低级小吏,后来又外放了出去。

    偏生李贤淑只有亲生的一个怀真,并没个小子,因此巧玲口中虽然不敢吱声,心中却暗暗地也并不把李贤淑放在眼里,独觉得自己为尊。

    上回因李老爹的事儿,在家里吵了几句,竟闹翻了……后来巧玲心中虽然也暗暗后悔,但她的脾气便是这样,从不肯对别人低头。忽地听闻应兰风回京了,又高升了四品的侍郎,巧玲才越发后悔起来,只是不好说出。

    不料巧玲咬着牙,陆波却咬不住了,便百般地撺掇巧玲,好歹去应公府走动走动,跟李贤淑缓和缓和……也为了他将来的官职着想罢了。

    巧玲起初不应,尚且说道:“一个侍郎罢了,又不是尚书……有什么了不得的,我才看不在眼里。”

    不料陆波反复说了几回,渐渐地便有些捱不住了,又自忖:“好歹都是姐妹们,难道偶然吵嘴,大姐就拿了我的错不成?若一直不理会,难免耽搁了相公的前程,倒不如去疏通疏通,若是相公高升了,将来做的官儿比他还大,那此刻这点儿气又算什么呢?”

    正好陆波还有一事跟她商议,巧玲听了,便打定了主意。因此第二天便叫人备了车马,又带着儿子荣哥儿,如今已经是五岁了,正是淘气的时候,便一块儿往应公府来了。

    赶了半天的路,才方来到府门前,一个小厮便过去告诉,只说是:“府内二奶奶的姊妹陆夫人来探望。”

    门上的人听了是李贤淑的姊妹,不敢怠慢,忙通报进去,巧玲抱着儿子下了车,稍等片刻,门内便有婆子出来,接了两人进去。

    巧玲从不曾来过府中,在幽县之时,因陆波跟县令相好,她也常去县衙跟其他的当地富户家中做客赴宴之类,本以为天下之大,所谓富豪也无非是如此了,谁知进了应公府,走了一刻钟,才进了二门,又见是这样重门叠院的气派,以及来往小厮婆子们的行事,巧玲才暗暗咋舌。

    过了二门,才往内宅而去,此刻又换了几个丫鬟来接,巧玲见一个个打扮的锦衣绫罗,十分出色,又不见李贤淑,心里便有些掂掇,便笑道:“怎么也不见我姐姐呢?”

    一个丫鬟回头,笑道:“二奶奶这会子正在上房理事,只叫我们先请姨奶奶过去屋里坐着,她片刻就到。”

    巧玲才不言语了,一直进了东院,就见应怀真迎了出来,道:“三姨母来了。”

    巧玲把怀真一打量,见出落的如此,便啧啧赞叹了一番,上前拉着手道:“比上次见的时候更是好看了,可定了人家不曾?”

    应怀真见她劈面就说这个,心里不乐,便笑了笑,只道:“三姨母里面请。”

    到底入内坐了,丫鬟奉了茶上来,那五岁的孩儿荣哥儿便满地乱跑,怀真因方才在屋里摆弄香料,又怕他弄乱了,又怕他去碰那琴,反伤了手,就叫丫鬟把他领回来。

    不料荣哥儿因是家中独苗,又是被宠惯了,因此竟不听,仍是乱跑乱跳,丫鬟们无法,死死拉着他,他便满地乱滚,叫嚷起来。

    怀真见了这个样子,自觉忒过闹腾,却不好做声。巧玲斥了荣哥儿几句,道:“不许胡闹。”却不是十分的教训,因此并没什么用。

    巧玲便又对怀真笑道:“男娃儿生来就是顽皮,怎么说也不听。”

    应怀真见她满面喜色,并不去管束荣哥儿,心里闷闷,就只让茶。

    荣哥儿见状,越发兴头,跑到里屋拿了一本书出来乱翻,看了一会儿,又扔开去,挣着要去拨弄怀真的那些香料

    谁知正闹着,忽然秀儿走过来,疾言厉色说道:“快别在这儿乱闹,我们姑娘身子不好,你再吵嚷闹着她,便叫小厮把你拉出去打。”

    荣哥儿到底是小,见秀儿不似别的丫鬟一样带着笑只是劝,便有些畏惧,偷偷地看了他娘一眼。

    巧玲却有些不快起来,道:“这好厉害的丫鬟……怎么出口就要打要杀的?横竖怀真还没说什么,你怎么竟不会看主子眼色,就敢这样?”

    秀儿垂了眼皮,只道:“姨奶奶见谅,因我们姑娘性子弱,二奶奶平日教我们要多照顾着她,她纵然心软不好说,若真的闹病了,二奶奶也不饶我们。”

    巧玲听了,便啐了口,怀真见如此,才要说话,便听门口李贤淑的声音道:“很好,这话说的对,你们若是不管不护,我还真个儿不饶呢。”

    说话间,李贤淑便走了进来,巧玲见她姐姐来了,忙起身来,荣哥儿便也不闹了,只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