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与花共眠(重生) > 第272节
    淑妃说到这里,又肆无忌惮地大笑起来,这寝殿之内鸦默雀静,只有她诡异的笑声隐隐回荡,仿佛也把帷幕底下积沉多年的尘埃也掀了起来,空气之中充满了旧日艰涩难言的气息。

    成帝心中鼓噪,却只静默无语,只森森然看着淑妃。

    淑妃止住笑,道:“皇上应该早就心知肚明的了,我为了争宠,皇后却是为了给太子争宠……只可惜,我们两个人费尽心机,居然两个人的心机都落了空,皇后因为那件事,几十年在佛堂里,吃斋念佛抄写经书,只为了赎罪,或者给太子祈福,但她又得到了什么?最终太子还是曝尸荒野,而我呢?我当然不会在意肃王到底得到皇位或者得不到……我在意的,自始至终都是皇上的心而已,但直到现在,我却也明白了,原来我跟皇后,却没有谁比谁更可怜的少些,都是一样的输家罢了。”

    成帝闭了闭双眸,旧日之事,纷纷在脑中掠过,出京的太子,自焚佛堂的皇后……以及……昔日那个温柔却不失刚毅的女子……

    他曾有繁华天下,也曾有所爱之人,所宠之子,如今,他们却一一先他而去……

    与此同时,淑妃目不转睛地看着成帝——如今在她面前的,不过是个皮相枯槁,鸡皮鹤发的颓然老者,然而在淑妃的眼中,却仍是昔日进宫之初,一眼望去,那相貌堂堂,威严尊贵的天子,当他凝眸看向她的第一眼,或许是心中太过震慑,竟从那双极慑人的双眸之中,读出了只属于她的无限情深……从此,竟如陷于网中,便是一生。

    谁知道……那只不过是一相情愿的错觉而已,而她竟用了一生,才懂得这个无情的真相。

    淑妃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出,仿佛要把心头的不堪也都散去。

    淑妃又笑了声,道:“不过,我比皇后要幸运些,我并不是那爱子如命的母亲,所以不至于如她似的,在皇上面前苦求到尘埃之中,再绝望断念。对我来说,一个肃王或者十个肃王,都是皇上的儿子,皇上既然要杀了他们,那就杀好了……”淑妃冷哼了声,笑得恶毒而快意。

    成帝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蓦地上前一步,伸手捏住了淑妃的脖颈,道:“你这……毒妇!”

    淑妃被迫抬起头来,双眸却仍是死死地看着成帝,虽然痛苦,却仍是嘴角抽搐着挑起,道:“为何我是毒妇?我又不曾杀害自己的儿子,下令动手的……咳,可是皇上……我是毒妇,皇上又是什么?”

    成帝的手微微颤抖……他年青时候,是能纵横马上,率兵打仗的皇帝,自有一身武功,此刻虽年迈,但手劲也是非同寻常,成帝竭力克制,才不曾让自己捏碎了淑妃的咽喉。

    淑妃见他眸子之中火焰闪闪,她却无端地喜欢起来……仿佛又看到了那年青的成帝,也是这样,眼中带火看着她,走到跟前儿,问她的姓名。

    那是她一生之中最快活的时候。

    纵然此刻死在他的手中,也是甘心情愿的。

    淑妃咳嗽了两声,才悄声又说道:“皇上恨我么?不错……能让您记恨着,倒也是臣妾的荣幸。毒妇……这称呼极好,我是毒妇,皇上是独夫……岂不是跟皇上您很相配,毕竟,太子,肃王,两个人……不,不对……还有一个……也终究是……给皇上害死的……”

    这话无比刺心!成帝只觉得自己捏着的,是一条毒蛇,心底悚然,手一松。

    淑妃浑身脱力,复跌在地上,咳个不停。

    成帝指着淑妃,道:“你、你……”

    这一刻,成帝竟有些窒息,被迫张口,吸了两口气,才缓过劲来。

    看了淑妃半晌,成帝终究慢慢地平静下来,便道:“很好,朕明白你的心意了。”

    淑妃听见他的声音已然平静,便抬起头来。

    此刻成帝微微仰头,脸上复又出现那种倨傲睥睨之色,眼尾淡淡扫了淑妃一眼,道:“昨夜你想借良妃之手害朕,多半也是嫉妒她得宠,故而想一箭双雕是么?你放心,朕不会让你死……朕会留你性命,让你好生看着,朕会如何地宠爱她……比宠爱任何人都宠她,而你……不过是……”

    最后一句,成帝微微俯首,盯着淑妃双眸,面上虽含笑,眼底却冷酷如昔。

    淑妃一震,脸上的笑果然僵了,成帝瞧得明白,便道:“来人,带她下去,好生看着,不要叫她死了。”

    淑妃竟说不出话来,内侍们上前,把淑妃架住离开,淑妃将被带离,才含怒带怨地叫道:“你会后悔的……独夫!你一定会断子……”

    内侍们魂不附体,不等淑妃叫完,慌忙将她的口死死堵住,而成帝转身负手,再也不看一眼。

    成帝召见了淑妃之后,复歇息了片刻,想到淑妃之言,心中波澜仍在,便问应含烟的情形,内侍说她已经无碍。

    成帝略松了口气,这会儿,小太监来报,说是竹先生进宫见驾。成帝闻言,心复又悬起,竟无端地有些紧张,手握着榻边儿的扶手雕龙,道:“宣。”一字千钧。

    小太监往外通报,声音一重一重地传了出去,成帝微微坐直了身子,仔细看向外头。

    不多时,果然见竹先生的身影出现,而在他旁边,跟随着一个看似十八九岁的少年,一身素衣,面容俊朗,神情漠然。

    成帝只看了一眼,心中便忍不住一颤,眼见两人走到跟前儿,竹先生见礼,那少年也随着行礼,举止循规蹈矩,仍是目不斜视,虽然是初次面圣,却通身的漫不经心,波澜不起似的。

    成帝盯着张烨看了片刻,便问竹先生道:“就是他了?”

    竹先生点头,道:“这是小徒张烨,自小跟在草民身旁,未免不知礼节,请皇上见谅。”

    成帝道:“不必多礼。”又对张烨说道:“你上前来,让朕仔细看看。”

    张烨听了这话,眉头微微一蹙,竟不愿动,竹先生转头看他,道:“去罢。”

    张烨默默地抬眸,同竹先生对视一眼,才终于转身,向着成帝身边走了几步。

    成帝凝视着张烨,道:“你……今年多大了?”

    张烨道:“不知道。”

    成帝眉头一蹙,声音微冷,道:“不知道?”

    张烨淡淡说道:“我从小跟着先生在山中,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所以不知道。”

    竹先生在后听了,也皱了眉。

    不料成帝却笑了起来,又笑看张烨,道:“既然如此……你……已经知道了你的身世了么?”

    张烨沉默不言,恍若未闻。

    成帝仔细打量他的眉目,声音温和了些,道:“你大概已经知道了,你如何认定,你是朕的皇太孙?”

    张烨听了这句,才蓦地抬眸看向成帝,原本漠然的脸孔上多了几分怒意,竟然说道:“我并不觉着我是皇上的什么皇太孙,我只是……才知道,我是有父母的……我只是……我母亲的儿子,不是任何人的什么劳什子皇太孙。”

    张烨说到最后一句,眼睛之中,已经水火流动。

    竹先生知道他心中愤懑,本要拦住他,然而听了这一句,张了张口,却又无声了。

    成帝诧异之余,也有些无言,却竟不见怒意。半晌,才又说道:“你……果然见过你的父亲母亲了?”

    张烨张了张口,却说不出一个字来,索性深深地吸了口气,才道:“我是见过了,不过,是在我父亲快死的时候我才见过的……至于我母亲……”

    张烨说到这里,终究忍不住,眼中泪光一闪,忙仰头,却已经来不及了,眼中的泪如雨珠一般坠落下来。

    张烨张口不能言,片刻,才抬起袖子擦了擦泪,又冷笑说道:“你问这个做什么?他们落得这样的下场,难道跟你半点儿的干系都没有?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把我拉来,是想认回我?却又不敢信我是不是他们亲生的,所以来考问我……我倒是不妨告诉你,我不稀罕你们的什么皇位王位,只要你……好端端地把我的父母还给我!”

    张烨说到最后,忍无可忍,竟是吼了出来似的,从来没有人敢在皇帝寝殿之中如此大吼大叫,这一声,透过重重帷幕,竟传了出去,惹得杨九公不知如何,便飞跑进来看端详。

    竹先生低着头,此刻,才上前来,道:“烨儿……”

    张烨眼中的泪已经止不住,嘴唇上也沾着泪花,哆嗦着不停,听了竹先生一句,良久才转过头来,死死地看着竹先生,道:“可知道我最恨的就是你了?从小我是没爹娘的,倒也罢了……只是你为何把我带来这京城……明明跟我爹娘近在咫尺,却又不告诉我……只等到他们出了意外,生离死别的时候,才对我说真相,你……你还是我师父,可你对我何其残忍……”

    张烨说到最后,更加忍不住,泪如泉涌,几乎大声哭了出来,却只是拼命忍着。

    竹先生抬手将他拥入怀中,眼睛却也红了,张烨靠在他的胸前,泪沾湿了竹先生的衣裳,张烨无声哭了一会,却拼命地挣开竹先生的怀抱,叫道:“我最恨的就是你了!不用你假惺惺的!”

    张烨流着泪叫了这一句,便甩开竹先生,转身拔腿,竟飞快地跑出了大殿。

    竹先生本来想去追,然而却通身无力,眼中的泪却滑了下来,眼睁睁看着张烨跑了出去,只来得及哑然叫了一声“烨儿”……

    还是成帝,起身对杨九公道:“快叫人跟上……不要伤了他!好生护着……别叫他做傻事!”

    杨九公隐隐听出端倪,便忙领命出外。

    寝殿之中,终于只剩下了成帝跟竹先生两人,两个人却都没有言语。

    许久许久,竹先生才闭了闭双眸,无力似的说道:“皇上……可信了么?”

    成帝并不回答,眼中情绪复杂,只是缓缓地吁了口气。

    而就在张烨跑出大殿之后不久,成帝传旨,立即召见六部大臣,内阁学士,镇国大将军等一干辅国重臣、并熙王赵永慕进宫进见。

    ☆、第 231 章

    且说张烨飞跑出了宫殿,却因不认得宫中经纬,一路胡奔乱跑而已。

    身后的太监们纷纷追赶,却一时赶不及,张烨正跑着,忽见一队执金御巡逻而来,见状不明所以,呼啦啦地便围了过来。

    身后那些小太监奉了杨九公之命,见状忙大叫:“不要伤他,不要伤他!”

    执金御的统领,正是唐绍,仔细定睛一看,却认得是张烨,忙挥手叫众侍卫退下,自己上前,把张烨拦住,问道:“张兄弟,如何是你?你几时回来的?在宫中又做什么?”

    张烨正悲愤交加,听了声音熟悉,抬头一看,泪眼模糊中,认得这鲜明俊朗的轮廓……原来昔日他往应公府去见怀真,偶然也遇见过唐绍,是以都认得。

    当下张烨止了步,却无法诉说内情。

    此刻身后的太监们都赶了上来,为首的小太监不敢得罪,陪着笑上前,对张烨道:“小爷,且请跟我们回去罢了?”

    张烨哪里肯,冷冷哼道:“除非我死了!”

    那小太监被噎了口,也不敢强他,只好讪讪地垂手守着。

    唐绍见这情形,心中纳罕,便问道:“出了何事了?”

    张烨又伤又是气愤,只是不答。那小太监道:“绍哥儿,我们也不知是何事……只是这位小爷去面圣,不知如何跑了出来,九公公吩咐我们跟着他,别伤了他呢……”

    唐绍知道事情有异,就只做无事状,见张烨不理会他们,知道他不待见这些紧随着的内侍,便想替他打发了。

    唐绍便笑道:“原来如此,不妨事,我跟他是认得的,交给我罢了。”

    小太监们却不敢擅离,只又笑道:“绍哥儿,我们是领命的,九公公亲自吩咐,若是伤着他一点儿,我们的脑袋就……”

    唐绍笑道:“瞧你们怕的,难道信不过我?他是我兄弟……我哪里能伤着他呢?”说着,便伸手在张烨肩头抱了一抱。

    张烨木木然的,也不动弹。

    小太监见状,才笑道:“是是是,我们哪里敢信不过绍哥儿。”因此就退后,不再紧紧地跟着张烨了。

    唐绍便吩咐执金御再去巡逻,自己便拉了张烨,低声问道:“张兄弟,你如何哭成这个样子?莫非是见了皇上,惹了皇上不高兴……出什么事儿了?”

    张烨看他一眼,道:“我惹他不高兴?为何不说他惹我不高兴?”

    唐绍听了这没高没低的话,挑了挑眉,道:“你……”因见左右无人,便低声问道:“你如何进宫来见皇上了?跟我说句实落话如何?”

    张烨听问,眼圈更红了几分,就不言语。

    唐绍见他如此难过,心中纳罕之极,便不再追问,只道:“说来,亏得你是今儿进宫来的……你若是昨儿进来,只怕也不得安生呢。”

    张烨仍是默然,也不关心这些。

    唐绍见他不理,于是故意又说:“你既然回京来了,可见过怀真了?她可跟你说过了不曾?昨儿她就在宫内,可着实地受了一场惊吓呢。”

    张烨忽然听说跟怀真有关,才转头看向唐绍,问道:“怀真怎么会在宫内,又出了什么事?她不曾跟我说过。”

    唐绍见他这样说,就知道是见过怀真了,因道:“你没见她手臂上带伤么?”

    张烨更是吃了一惊,忙抓住唐绍道:“你说什么?我并没留意……谁敢伤了妹妹?”说到最后,才带了急怒之意。

    原来张烨因遭受大变,性情也陡然变得内敛起来,一路回京,始终默闷无语。

    竹先生知道他心中伤痛不可说,又知道他在京中最惦念的人便是怀真,故而先送他去见了怀真,只盼怀真能宽慰他心。

    而张烨因心中之事非同等闲,是以也并没仔细留意怀真如何,任凭她百般地逗趣说笑,他都是沉默寡言罢了……此刻听唐绍说怀真伤了,才惊心懊悔起来。

    唐绍笑了笑,就拉着他,走到文华殿旁边僻静处,把昨儿肃王作乱,淑妃祸乱宫闱的事儿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