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与花共眠(重生) > 第47节
    应兰风忙也领着她上前几步,因里头多是女眷们,是以不敢入内,小唐便向他一点头,亲自握住应怀真的手,把她领了上前。

    此刻在平靖夫人身边儿已经有许多的小孩子团团围着玩耍,有一多半是唐家族内的子弟们,敏丽也在其中,她的旁边便坐着林明慧。

    除此之外,还有些来拜寿的客人家的子弟,比如春晖跟应翠应玉便也在其中,其他各家诰命,奶奶小姐们,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比应公府老太君做寿那日更加热闹隆重许多。

    应怀真莫名其妙,小唐把她带到平靖夫人身边才撒手,平靖夫人接了过去,眯起眼睛将她的容貌细瞅了一会儿,忽地喃喃说道:“这孩子生得面善,竟像是在哪里见过一样……”

    小唐在旁听了,又是诧异又觉好笑,却不敢笑的。

    平靖夫人又问应怀真叫什么,几岁了,应怀真一一回答,平靖夫人见她口齿清楚伶俐,又不似寻常孩子一样或羞怯或顽皮,竟更是喜爱,竟不肯放她,赶紧叫媳妇们拿了果子来给她吃,又对小唐道:“毅儿,你们有事自先去,这孩子我留下了,回头你再来领她出去罢。”

    小唐心中暗暗惊讶,只好对应怀真道:“怀真,你在这里乖乖的,回头叔叔再来接你?”

    应怀真只好答应了声,小唐才出去了。

    这日平靖夫人格外高兴,竟留了应怀真整整一日,任凭是谁来拜见,只叫她坐在身边儿,对其他各家的孩子虽也喜欢,却都不似对她一样亲密疼惜。

    唐夫人在旁看着,虽然纳罕,却也暗暗高兴。只因平靖夫人出身不凡,自来性情有些高傲,等闲之人入不得眼里,对谁也都是淡淡地,只是对着小孩子才会露出笑容,或多说几句话,却也不像是今日对应怀真这样。

    说笑了会儿,平靖夫人一高兴,便也破例叫唐夫人靠前来说话,又笑道:“平日里我虽然不去你那边,你也只是少言寡语的,既然认得这样的好孩子,也不带来让我瞧着欢喜?”

    唐夫人只好笑回:“我原来也没见过的……是毅儿在外交往的大人家的孩子,并没往家里去,我若早见了,也早带来给姑姑您喜欢了……今日既然都认得了,以后我便多请她去家里玩就是了。”

    应怀真在旁听了,心里略觉着忐忑,想到小唐其人,他的家里岂不是龙潭虎穴了?怎么能去?然而这个场合却不能说些不好听的,何况“巴结”好了平靖夫人跟唐夫人,却是绝对没什么错儿的。

    应怀真便探头说道:“我原本也是想去的,只是唐叔叔事多人忙,倒是不好烦他,既然夫人开口了,那我以后就天天去烦罢了。”

    众人听了,都轰然大笑,觉着一个不足七岁的孩子竟一本正经地说出这话来,实在趣致极了。

    唐夫人见应怀真如此嘴甜,心中也着实欢喜,老夫人更是乐开了花儿,索性把应怀真抱入怀中,没口子的夸道:“瞧这伶俐孩子!说的话都这么叫人爱听呢。”

    平靖夫人本还要留应怀真吃了晚饭再家去,然想着今儿第一遭见面,已经拘了她一天,便依依不舍地叫人唤了小唐过来,又叮嘱应怀真道:“想太姑奶奶了就过来寻我,别回头就忘了不来了。”

    应怀真便道:“我自然是常来常往的,太姑奶奶放心。”

    平靖夫人摸摸她的头,又对小唐道:“以后你也记着,得闲且带怀真过来,我看着她就觉着高兴,你有心就多带她来,叫我多笑两回。”

    小唐恭敬地应承了,便领了应怀真出门,走了几步,才说:“小怀真,你究竟是做了什么,姑奶奶竟这样疼你?”

    应怀真道:“我没做什么,是她老人家慈爱罢了。”

    小唐道:“那就算是跟你格外投缘了,也是奇怪,虽然姑奶奶疼爱小孩子,却并没对别的小孩子跟对你这般亲。”

    应怀真本打定主意,在面对小唐的时候能少说一句就少说,闻言不由问道:“难道对你也没有这样亲么?”

    小唐听了,哈哈笑了两声,在她头顶一按,道:“没有,大约因为我是男孩儿……只对你这样,你可高兴了吧?”

    应怀真心道:“这有什么可高兴的?”然而见小唐此刻当她是个孩子对待,却也稍微心安,便也咧着嘴干笑着说是。

    小唐打量着她道:“你笑得这么奇怪?莫非心里不这么以为的?”

    应怀真又吓一跳,想不到小唐即刻就看出自己在假笑,当下忙转过头去不叫他看见自己的脸,心里叫苦。

    小唐倒也不理论,领着出来,应兰风忙接了过去,小唐亲陪着往外走,又道:“应大人在吏部近来可还好?”

    应兰风道:“只是抄抄卷宗,整理文书,倒也清闲自在。”

    小唐笑道:“可知若有人给派了这差事,只会嫌官职卑微,做的又枯燥,许多不肯甘心从事的?”

    应兰风听他似话里有话一样,便道:“这又有什么不甘心的?横竖都是为朝廷效力。”

    小唐笑了两声,此刻有个人过来寒暄,小唐便略同他说了几句,应兰风不便就离开,只好等他说完了再一块儿走。

    顷刻那人去了,小唐才又过来,随行往外,道:“大人虽随遇而安,只是……吏部这份差事只怕也做不长久了。”

    应兰风吃了一惊,便停了步子,应怀真也顾不得,仰头看着小唐。

    小唐见他父女两个都看自己,便笑了笑,道:“我的意思是,应大人先前所历练经手的这些,虽看似繁琐平淡,却绝非无用的,适当之时,反会派上大用场。”

    应兰风双眉微蹙:“您的意思,究竟是说……”

    小唐思忖着,终于道:“我的意思是……大人很快就会被从吏部调离了,只是这新的差事,却是更难……大人要有所准备才好。”

    应兰风并不明白,又看小唐是提示之意,忙又问。

    小唐道:“大人可记得去年泰州闹水灾之事?”

    应兰风一怔,然后点头,道:“虽然犯了水灾,不过侥天之幸,并没有人员死伤。”

    小唐摇头笑道:“这可不是天幸,而是全托赖应大人之福。”

    应兰风又是怔住,小唐抬手在他肩头一拍,示意他继续往前走,又低头看应怀真,见她双眼乌亮,便故意问道:“怀真,你听明白唐叔叔说的话了?”

    应怀真记得上回被他捉个正着的事,索性也不遮掩了,便说:“唐叔叔,你是说爹做了好事?”

    小唐见她果然明白,便笑道:“何止是好事,是造福万千百姓的大利之举。可记得‘应公渠’?”

    应怀真听了这三个字,浑身一阵血涌。

    小唐却正色看向应兰风,郑重说道:“应大人只需记住,以后不管派了你何种职责,你只当如在泰州一般,以修建‘应公渠’那当时的心性行事就是了。”

    应兰风闻言,心中一震,目光中流露若有所思之色。

    应怀真有些着急,就问:“唐叔叔,你是说爹要调职?莫非……莫非要调到别处去?”

    应兰风只以为是调职而已,并没想到“外调”两字,一瞬极为意外。

    小唐亦觉着诧异,意外之余,却又轻轻叹了口气,他缓缓蹲下身去,看着应怀真,双眸中流露几许悒郁之色,却偏带着些笑意,轻声说道:“小怀真,你当真灵透的很,不过……你只猜到你父亲可能会被调到别处去,可猜到我会如何了么?”

    应怀真看见他的眼神,竟发了呆,定定地同他对视片刻,张口问道:“你、你也要去哪里吗?”

    ☆、第 50 章

    应怀真发呆,应兰风也转不过来,不知应怀真猜的究竟是对是错。

    两父女一起看着小唐,小唐却并不回答,见应怀真头上那朵绢花有些歪了,便举手给她整理妥当,两边儿的花对着比了比,见已是极好了,才要笑一笑,忽地发现两个人还都盯着自己呢。

    小唐长指一顿,半晌才又说道:“总之叔叔记着跟你的约定……希望有朝一日……”欲言又止,缓缓地负了手。

    应怀真见他仿佛心不在焉,疑心他方才是不是弄乱了自己的头发,便举起手来摸了一把,小唐忍笑起身,同应兰风道别。

    应兰风见小唐不再说下去,也不便再追问。毕竟小唐此刻同他说的这些已经是额外的人情了,便也举手作揖相别。

    应怀真随应兰风走了几步,心下想着小唐方才的那没头没尾含混不清的两句话,越想越觉着不对,一边走一边回过头来看小唐,却见他站在门口,袖手正抬头看天,面上全无喜色,神情竟显出几分孤冷空寂来。

    应怀真张了张口,却不知要说什么,还未想明白,已被应兰风抱着上了车,只得作罢。

    果然,平靖夫人大寿后数日,应兰风的调令很快便下了,从吏部调往工部,任工部员外郎,即刻出发前往南边,统管江南六府的土木工程并地方水利等等事务。

    这江南之地虽有一半儿是富庶的膏腴之地,但另也有一半乃是穷乡僻壤,有的连泰州都比不上,而土木水利跟各地官吏一样,也都良莠不齐,管治起来十分困难,若真要好生整治妥当,总也要三五年或更久。

    偏应兰风是外派的行官,并不是单单驻扎一个地方而已,加上朝廷想让他专心政事,故而竟不许携带家人同行。

    李贤淑起初听说要外调,还不以为然,毕竟他们在外惯了,要走就走罢了,不值什么。

    后来明白了只应兰风一个去,顿时哭天抢地地闹起来,应兰风无法,只得百般安慰,他们两个自成亲以来便鹣鲽情深,不曾长久分开,如今乍然如此,怎一个凄凄惨惨了得,李贤淑一连数日都病恹恹地,只在东院内卧床不起。

    还好这数日府里另也有一则新闻,惹得众人议论纷纷,那便是应含烟要入宫的消息。

    据说京内还有若干门第的妙龄女子入宫,也算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应怀真因总没见着应含烟,却也不知她现在如何,是不是甘心进宫,对郭建仪又是否真的放下了。

    只因近来应兰风忙着准备启程的各项准备,李贤淑更是伤心之际,应怀真一会儿守着父亲,一会儿守着母亲,左右为难。

    其实平心而论,应怀真更是不舍得跟应兰风分离的,但既然已经选了仕途,自然要一心一意地走下去,若只想着家人妻女,早在泰州就去经商了,何苦来京?

    而应怀真现在又不像是前世一样无知无觉不理周事,竟格外地懂事体察人意,自忖此刻若她也大哭大闹起来,应兰风心里岂不是更加难过?只怕非但上任不能安心,或者还更不去了呢?岂不是自毁前程。

    于是应怀真反表现的十分沉稳,每日监督看看应兰风要带之物是否齐全,一边安抚应兰风,一边安慰李贤淑,让应兰风大为欣慰,然而见她如此懂事明白,却更加舍不得这样的好孩子,反暗地里揪着心垂了好些泪。

    这天应怀真在屋里安慰李贤淑,道:“娘别太过伤怀,若是得了病,爹怎么放心的下?”

    李贤淑拭泪道:“我恨不得我病了也罢了,总之叫他不能去……如今一去三五七年,撇下咱们娘儿两个,究竟是什么意思?”

    应怀真忙道:“娘别说这样的话,爹这一去也是好的,小唐叔叔早知道这件事,还特意叮嘱过爹好好行事,这一次爹出去历练历练,做出些成就来,将来回了京,自然不会像是现在这般了,娘只往后想想。否则的话,以爹的能为,只窝在京内干些芝麻绿豆不起眼的琐碎事情,他嘴里虽然不肯向我们诉苦,心里只怕也难以自在。”

    李贤淑一惊,只觉得这话如风雷轰动,不由止了泪,定定地把往日的情形想了一遍,半晌才呆呆地说:“我竟然没留意到这个……只觉得一家子团团圆圆,他又当了京官……还求什么呢?”

    应怀真细细说道:“娘想想看,在这京城里,不比我们在泰州,在泰州爹一个人说话大家伙儿都听,他纵然品级低,却是一呼百应的。但是如今回京了,你瞧瞧,品级虽然高了些,但在这京内,如此品级的人怕不成千上万?说一句话,哪里有人听呢?倒是上面那千万个人说话,他都得好好听着答应着的……”

    李贤淑越发悚然,细想想,可不正是这个道理?一瞬战栗无语。

    应怀真道:“如今总算给了爹这个机会,让他出去闯荡也好,因他是奉上命行事,那些地方官儿之类的,总不敢不把他放在眼里,倒是个让爹大展拳脚的好机会!若真的立了功升了职,才算是在京内真正站稳了脚跟儿,岂不也正好是娘的福分到了?到时候封了娘诰命夫人,何等的荣耀威风,何必在这时候自寻烦恼地伤身,又叫别人看着笑呢?”

    李贤淑仔仔细细听了应怀真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比什么药都有用,即刻就起身下床,叫丫鬟打水沐浴,换了新衣整了装束,去书房寻应兰风了。

    应怀真情知母亲想开,便也才欢喜起来,正要出去透透气,却听外头有人道:“妹妹可在家吗?”

    应怀真听是应佩的声音,便笑道:“在呢,哥哥快进来吧。”

    果然见应佩在门口出现,见她独自在内,便笑道:“我带了个人来给你看。”

    应怀真问道:“什么人?神神秘秘的?”生怕应佩带他的什么同窗之类的陌生人,就站起身来。

    不料应佩把身子往旁边一让,门口就走出一个人来,应怀真定睛一看,一下儿居然没认出来!却见此人一身宝蓝色的长衫,墨色的宽幅腰带,同色的长靴,整个人英姿飒爽,利落干净,仔细看那眉眼,竟然正是李霍。

    应怀真盯着他的脸细看了一番,才敢确认是李霍,当下大喜,尖叫了声跑上前去,正好李霍也跳进来,叫了声“妹妹”,就也扑上来,两个人手拉着手,都是欢天喜地莫可名状。

    原来早在李贤淑从娘家回来后不久,孟将军又派了人去,正好儿就接了李霍上京,徐姥姥兀自不放心,替李兴跟着去看了一遭儿,见那来往的学生们一个个气象非凡,都是那些龙睛虎眼的大家子弟。其他又有读书的地方,又有习武的地方,睡觉吃饭的地方也都妥妥当当,一点儿差错都没有,反比家里的还齐整十分呢,当下放下一万颗心,只是不停地念佛。

    李霍因初来乍到,不免得习惯习惯,一直在学堂里拘了几个月,终于今儿才得闲。

    应佩虽并非就读尚武堂,可也早从应怀真口中得知李霍来了的消息,因此时时关注,今日既然李霍得闲,两人就约好了,应佩便接了他,一块儿来到府内。

    又都因为知道应兰风近来接了差事,不日就要出京,他们两个都怕应怀真心里不自在,正想逗她开心呢。

    不料相见了,应怀真却自如先前一样,说说笑笑,神情里并无异样,两人惊讶之余,却也都放了心。

    应怀真便问李霍在尚武堂的事儿,又特意问了孟将军如何,李霍道:“孟将军其实极少去学堂,一个月大概能去一两遭,就看看我们练得如何,每次都要骂上几句……”

    应怀真不免紧张,问:“骂你了?有没有打你?”

    李霍大笑道:“他算是谁都骂,见什么不好就骂什么,不过我们也都习惯了,何况他骂的都对,那些人还暗中说笑:见了孟将军不被他骂几句反而心里不爽快呢!打却是从不曾打过。”

    应怀真这才放心,道:“原来他果然是个好人。”

    应佩听了,不由在旁啧啧羡慕,道:“我瞧你在那不过只几个月,整个人却都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胳膊都结实了,个子也长了,人也出落许多……可见那果然是个好地方,难得是你得了这机缘,我也听说过这位孟将军,是个有名眼高脾气大的人,只不过本事自然也是极大的。”

    李霍听到这里,忽然面露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