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这一点点,这够谁吃的?”估着那只小钵的大小,钱仁故意道。

    “不知道来,那位洪爷特意交待的,还说一定要用小火,要炖的浓浓的。”厨子答道,钱仁眼珠乱转,红雨特意交待的,还一定要小火,要浓浓的,就这么一钵,也就几碗,这指定是端木二爷夫妻吃的!

    钱仁悄悄掏出那只小瓶,掀开盖子,飞快的将瓶里的药全部倒了进去。

    两个厨子正忙,根本没留意他。

    钱仁膏药也不要了,团成一团扔到角落里,站起来出去了。

    不大会儿,两个厨子做好饭菜,一个个端上来,钱仁和袁义一张桌子,摆了三荤三素四个凉碟,外加两壶酒。

    两人先碰了一杯,袁义拿起筷子先吃那碟子上汤小青菜。

    “你说,咱们自家炒的青菜啥味儿没有,怎么这一路吃的这素菜味儿都这么好?这青菜好吃!你尝尝!真是香!”

    “要说这个,”旁边厨子接腔了,“我今儿这一趟算是跑值了,学了一招,你说这青菜怎么这么好吃?我告诉你,那是用一整只野鸡崽子熬出来的!敢情窍门在这儿呢!我可长了见识了!”

    钱仁听到野鸡崽子四个字,心头一阵狂跳,急忙追问道:“这青菜怎么是野鸡崽子熬出来的?我怎么没听明白?你刚才熬的那钵野鸡崽子汤……”

    “就是那钵汤!敢情那汤不是留着喝的,是专门给素菜做浇头的,熬的浓浓的,但凡炒素菜,就浇上一勺子……”

    钱仁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人都麻了,袁义快把那碟子青菜吃光了,自己这碟子豆腐丝儿……

    “这豆腐丝儿里也放了……那汤?”钱仁声调都变了。

    “啊!豆腐没好汤哪成!这野鸡崽子配磨菇,这味儿……”

    没等厨子说完,钱仁已经弓着腰,手伸进喉咙里,拼命的抠,一边抠一边呕一边吓的干哭。

    一院子的人都看傻了。

    “你这是怎么啦?中邪了?”袁义含一嘴菜问道,今天一下午,这钱仁都奇奇怪怪的。

    钱仁哪还顾得上别的,只顾拼命抠拼命呕,那毒说是见血封喉……

    袁义正要站起来看看这钱仁到底怎么了,站到一半,只觉得肚子一阵绞痛,忍不住痛哼了一声,没等直起腰,就一头扑倒在地上,浑身抽搐。

    众人看傻了,一个婆子尖叫一声,钱仁鼻涕眼泪外加呕吐物蹭的满脸满身,扑到奔过来看看怎么回事的红雨面前,磕头咚咚,“红爷!红爷救命!快救救我!救救我!我中了毒,鸡汤里有毒!这素菜里有毒,快救救我!”

    “是什么毒?”红雨跟在端木莲生身边多年,虽说比黑山他们是差点,可跟其它人比,那就是精明人中的精明人了,抬起袁义的脸,见他已经七窍出血,知道不行了,放下他盯着钱仁问。

    “不……不知道!小的真不知道!”袁义那张七窍流血的脸快把钱仁吓疯了,“救红爷快救我!救我!”

    “蛇毒有蛇毒的解法,鹤顶红有鹤顶红的解法,我不知道你中了什么毒,怎么解?”

    “有瓶子!瓶子!在厨房……厨房!”钱仁连滚带爬,奔进厨房找到那只瓶子,跪在红雨面前递上去,“求红爷快看看,是什么毒,求红爷救命!救命啊!”

    院门口,端木莲生牵着李思浅,轻轻眯着眼睛,盯着快吓疯了的钱仁,这是谁想要他的命?林家?太子?俞相?

    李思浅怜悯的看着横尸院中的袁义,往端木莲生怀里靠了靠,只觉得后背发冷。

    “这药是你放到鸡汤里去的?药是谁给你的?”红雨接过瓶子,闻了闻。

    “是……是小人,小人该死!小人该死!肚子痛!爷!爷!救命!救命!”

    “救他。”端木莲生冷冷的发了话。

    “是。”红雨答应一声,从怀里取了只药丸塞进钱仁嘴里,钱仁吃了药丸,片刻功夫,又是一阵狂呕,只呕了浑身痉挛,黄胆水都吐出来了,红雨这才又塞了只药丸到他嘴里,拍拍他道:“在地上躺着别动。”

    钱仁躺在地上,一动不敢动。

    端木莲生扭头看着已经看傻了的老卒道:“老人家,麻烦你去寻驿丞来,驿站出了人命了。”

    “哎!”老卒年纪虽大,经过见过的却少,头一回看到活生生的人死在自己面前,吓的软着腿往驿丞家奔去报信。

    “红雨赶紧去一趟和义县,请知县过来一趟,越快越好。”红雨答应一声,飞掠而出。

    “今天惊到诸位了,一会儿知县和驿丞就到,知县来了只怕还有话要问诸位,还请诸位稍等一会儿。”端木莲生客气的和两个厨子以及几个婆子道。

    厨子和婆子也吓傻了,机械的点着头。

    知县来的比驿丞快,带着几个衙役、忤作,骑着马来的。

    端木莲生迎出去,知县先上前和他见礼,“在下丙寅科进士黄明尚,见过大帅。”

    “不敢当!”端木莲生忙侧身避过这一礼,往里让黄知县,“黄知县的座师是俞相公?”

    “正是。”黄知县边答话边拎着长衫进了院子。

    端木莲生眼皮微垂,果然是俞相公的人,怪不得选在这里动手。

    黄知县精明干练,几个衙役和忤作也动作利落,很快将两个厨子、几个婆子隔开问了话,那边,忤作已经验了袁义的尸体,又验了那只盛毒的瓷瓶。

    这会儿,驿丞才气喘吁吁的赶到,老卒比驿丞又晚了一会儿才到。

    黄知县又问了老卒,这才皱着眉,示意端木莲生走到旁边低低道:“这背后之人,大帅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么?”

    “罪余之人,大帅二字不敢当,这背后之人,黄知县的意思呢?”端木莲生盯着黄知县,反问了一句。

    第226章 适得其反

    “证据不足。”黄知县耷拉着眼皮,“单凭一人之言,很难取信,再说,这目击之人,除了你的从人,就是你请来的厨子佣妇,这一路上你又出手重赏两人,钱仁的话不可信。”

    “那黄知县的意思呢?”端木莲生沉默片刻,知道黄知县这话说的实在,单凭钱仁说是从俞府管事手里得来的毒和管事的吩咐,这管事肯定找不到了,钱仁的指证就没了用,而且,象黄知县说的,今天的目击证人,都是他的人!

    “死者已已,报个中暑吧,一死一病,端木二爷就在这里多呆几天,待刑部、大理寺另委差役来后,再启程赶去琼州府。”

    黄知县语直白爽快。端木莲生很是欣赏,点头笑道:“听黄知县安排。”

    “盛夏炎热,为防疫病,我让人请几个和尚过来,给袁义做场法事,就地火化了,送骨灰回去吧。”黄知县走了几步,又回头多说了一句。

    端木莲生忙点头,袁义七窍流血,若让人看到尸体,一眼就能看出这无论如何不是中暑。

    端木莲生送走黄知县,回到里院,李思浅正站在廊下等他。

    端木莲生几句话将黄知县的打算说了,李思浅眉头微皱,“黄知县是俞相的人?这事就这么算了?就怕俞相公铁了心一定要你的命,万一哪一天防不胜防。”

    李思浅打了个寒噤,今天的事,也是巧了,虽说她和他的饮食都是袁嬷一手操办,从不吃外面送进来的东西,可都说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要是我没猜错,这黄知县应该有密权专递权。”

    “嗯?”李思浅很惊讶,本朝也有密折专递这个东西吗?

    “这密折就是一个浑圆的瓷筒,就中间一个小孔,写了密折,卷成纸卷从小孔里塞进去,再要取出来,就只能砸了瓷筒,这瓷筒外观都是一样,直接送到官家手中,所谓出你口入我耳,从前我也领过这样的差使。这间驿站后面养了七八匹极好的川马,马腿上打着急递的烙印,看样子这间驿站担着急递的差使,有急递的州县,大多领着密折权。”端木莲生细细解释。

    “你的意思是,黄知县既有密折专递权,就算是俞相公的人,他也不犯着往俞相公那边靠的太近?”

    “是这意思,有密折专递权的,都是官家很信任的人,得了官家信任,实在不犯着再过于靠近某位权臣,而且,”端木莲生顿了顿,一脸笑意,“带着你启程,我总要小心些,但凡要路过的州县,都让人打听过,这位黄知县虽是俞相公的门生,却不见得心向俞相,俞相有个庄子就是这和义县境内,半年月前,临收成了,俞家庄头突然在加租一成,租户闹的厉害,俞家老大就亲自过来了一趟,压着黄知县非要将领头不肯加租的几个人枷号示众,这黄知县算是个好官,多劝了几句,就被俞家老大当众甩了一耳光。”

    “喔噢!”李思浅一声轻叫,这俞大爷够厉害的,掌掴朝廷命官,太猖狂了。

    “黄知县这份密折,十有八九能实话实说,除非他让人下毒这事是官家授意,否则,违逆官家的意思,嘿嘿。”端木冷笑了几声。

    端木莲生猜的不错,第二天凌晨,黄知县的密折就递到了官家手里。

    官家慢慢看了密折,象是自语,又象是和躬身站在榻前的顾太监说话,“都说人老长智慧,这俞相,怎么越老越傻了?他以为杀了端木华他就能大权独揽?如今,朕都不在他眼里了,异日,他能把太子放在眼里?唉!”

    官家出神的看着窗外,弹了下密折,又弹了下,“王相已经老了,朕百年后,他也差不多了,他选的那个李思清,根基太浅,朕等不及他羽翼丰满。”

    官家沉闷的咳了一声,又咳了一声,“朕的日子不多了,等不及了,端木华……老顾,你觉得端木华真要和朕抗争,要扶佑那个逆子?你说说,随便说,朕听听你是怎么想的。”

    “陛下,”顾太监后背渗出一层冷汗,“小的不懂这些大事,就是觉得,前一阵儿端木二爷在您宫外守着,看那样子,是打心眼里担心陛下,就是小的这眼神,小的一向没眼力,看不透。”

    “嗯。”好半天,官家示意顾太监端过化纸盆,将密折扔进盆里化了,轻轻拍了拍手道:“华哥儿小时候,朕还抱过他呢,他对朕有几分真心,也是常理,他既然知道担心朕,朕就再给他个机会,传旨,端木华改谪明州奉国军教头,就让他从和义县自己赴任去吧。”

    “是!”顾太监躬身答应,将官家的重复了一遍,见官家点了头,刚要退出,只听官家轻轻笑了一声,缓声道:“传了旨,再去寻一趟俞相,告诉他,再有什么事,朕就把端木华提回来入中书做个副相。”

    “是。”顾太监大气不敢出,轻手轻脚退出去传旨了。

    从俞相公屋里出来,顾太监不紧不慢往回走,路过一片盛开的牡丹花圃,顾太监指着几朵娇艳非常、花开一半的牡丹花,示意正在侍候花草的中年杂役剪来给他。

    杂役捧了花送过来,顾太监眯眼看着花,低低道:“官家忧虑他扶佑大爷。”说完,捧着花径直走了,杂役依旧埋头干活,理好花圃,垂着头,沿着墙角出了园子,只奔东角门。

    俞相公呆坐在他那间小办公室里,一张脸雪白,他还不知道和义县驿到底出了什么事了,但可以确定的是,钱仁确实动手了,肯定失败了,官家知道了。

    袁义是暗桩?还是官家别派人暗中盯着?或是……俞相公想到了另一种可能,他那个门生,和义县的黄知县,第一不象他以为的那样是他的人,第二,他有密折专递权!

    自己成了傻子!

    俞相公一张脸白里透着青气,官家只是警告了他,那就是说,太子地位稳如泰山。

    俞相公心情稍稍好了些,只要太子地位稳固,那么,来日方长。

    第227章 下沙集

    当天午时前,和义县驿来了四五拨送信的长随小厮,急着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端木莲生和李思浅。

    旨意更改,端木莲生召了黑山和十几个护卫随行,并将丹桂等人一同带到了和义驿,李思浅则忙着重新安排布置,又让红雨去和义县车行现赶做了几辆大车,两个人在和义县忙了四五天,由四人小队一晃成了几十人、十几辆车的大队伍,这才又重新启程,早发晚歇,一路急行往明州赶路。

    夏去秋来,日子进了十一月,端木莲生李思浅总算进了明州地界。

    奉国军驻地在明州城往西略偏南百十里的沙头镇上,奉国军不归明州府管,而是归浙西行营的王指挥使统管。

    王指挥使的驻地在沙头镇南边、离明州城只有五六里路的下化城,因此,端木莲生决定先到沙头镇,安顿好李思浅等人,再去下化城面见上峰王指挥使。

    进了明州,端木莲生吩咐放缓速度,沿途看一看明州风土人情,行到第三天,到了离沙头镇还有半天距离的一个叫下沙小集镇。

    下沙是一个四岔路口,因为交道便当,附近九村十八乡就在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市集,隔天有集,逢五是大集。

    午后,端木莲生他们一行人住进下沙集唯一的一家客栈时正好是十四,隔天据说是下沙集一个月里最大的一个集,两人决定第二天看了这个集再走。

    傍晚,一个七八个人的小商队也住进了客栈,不大的客栈顿时满满当当,端木莲生吩咐黑山等人挤一挤,又腾出三间客房,小商队才算安置下了。

    端木莲生和商队的人喝着酒聊了半天,才回到房里,摊开手脚躺到床上笑道:“这几个是徽州商人,今年是头一回走浙西这条线,说是这一带生丝便宜,专程来收生丝的。”

    “为什么这一带生丝便宜?”李思浅很奇怪。

    “说是这一带这些年不太平,浙西山多地少,地形复杂,最容藏匪,听掌柜的说,浙西这几百里,少说也有四五股大匪帮,小匪帮就更多了,这些匪帮有些还好,不伤乡亲,专抢外来的商队,有些也就不抢自家村庄,别的照抢不误。唉,这地方。商队经常被抢,多数商队就不再走这一条线,没有人收,这生丝自然便宜。”端木莲生叹气摇头。

    李思浅心里顿时滑过‘倭寇’两个字,“是不是还有从海上面来的海匪?”

    “海匪?有是有,一来不多,二来海匪极少上岸,明州是大港,往来商队极多,这些商队几乎都有自保之力,再说,浙西海上大小岛屿几百个,能住人的岛上几乎都驻着水军,有当海匪的功夫,还不如给人行船出海赚钱来的便当。”

    李思浅恍然,她这个世间是完全不同的世间,至少到现在为止,她看的史书上,还没有哪个朝代禁过海,不但不禁,还十分鼓励海上贸易,本朝税收中,海上商队占比极重,外公也有船队,她糊涂了。

    想到这个,李思浅一边笑一边长长舒了口气。没有倭寇,她心里舒服多了。

    “这一带一是匪患,第二,就是械斗。”说到械斗,端木莲生很几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