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戾太子重生 > 第94章
    说完,木戎匆匆忙忙走了出去。

    晚上,姚兴正和几个副将讨论最近汉军的动向,他们对汉军这种不战不和的作战方式很不理解。几个人正在纳闷,帐帘一挑,他的卫队长从外面走了进来,一拱手说道:“大首领,不好了,汉军绕道我们的前面去了,木洪那老小子想投降!”

    姚兴和在场众人都是一惊,连忙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消息可靠吗?”

    “是我无意中听一个回来的斥侯说的。汉军已经把他们的族人都包围了,木洪决定投降,已经派木戎去汉军大营了。”

    “这可怎么办?”帐内的几个人都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只有姚兴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众人争论了一会儿,想起了姚兴,都希望他尽快拿个主意来。

    姚兴咬咬牙,恶狠狠地说道:“我是不会投降汉人的,谁想投降我就要了谁的命!”

    一个副将提议:“大首领,不如我们马上集合人马和他们干一场。”

    “不,”姚兴制止了他,“不能硬拼,就算我们杀了木洪,前后都是汉军,我们还是活不了。我们悄悄地潜入他的中军,杀了木洪,然后散布谣言,就说是汉军下的毒手,再联络他的人马一起和汉军干。”

    “好!”几个人都同意,很快,大家都分头准备去了。

    当天全黑下来之后,姚兴亲自带了几十个人悄悄地离开自己的营地,向木洪的中军摸来。他们很顺利地来到木洪的中军帐后,姚兴带人透过帐蓬的缝隙向里望去,只见木洪正坐在案几的后面沉思。姚兴稍稍犹豫了一下,就听里面木洪说道:“贤侄,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进来啊?”

    姚兴一愣,不明白为什么木洪会知道自己来的,可他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用刀一挑帐帘,带人拥进帐内。

    姚兴冷冷地问道:“大首领,你怎么知道是我来了?”

    “哈哈……”木洪大笑几声,说道,“其实,你一出营地我就知道了,所以就在这等着你。”

    “什么?你一直在监视我们?”姚兴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自己中计了,他的话刚说完,就听外面一阵铜锣响,数百木洪的羌兵从黑暗中冲了出来,把大帐团团围住。

    姚兴见木洪的人把自己包围了,反而冷静下来,他看看自己的手下,所有的人都在望着他,只等他一声令下就和木洪的人拼了。可姚兴却把手中的刀一扔,对木洪说:“大首领,既然你都知道了,要杀要剐就悉听尊便吧。”

    一听他这么说,他手下众人也没有勇气再反抗了,一个个把手中的兵器都扔到了地上。

    木洪慢慢站起身来,走到他们的面前,然后对姚兴说:“谁说我要杀你?我不杀你,你走吧。”说着,木洪摆摆手,示意他的人都出去。

    姚兴及其手下吃惊地看着对方的人都退了出去,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道:“你为什么不杀我?”

    “哎!”木洪叹了口气,说道,“我和你不一样,你和汉人有杀父之仇,而我的妻儿、老母都在他们手中。虽然我和你父亲斗了不少年,可我们终究都是羌人,有着同一个祖先。我不杀你,现在羌人全完了,我也要投降了,也只剩下你这一支了。你走吧,走得越远越好,把愿意跟你走的人都带走,就当我给羌人留支血脉吧。”

    姚兴没想到木洪会这么说,反而愣在了那里。木洪见他半天没有反应又对他说:“你走吧,过去我们是为了生存才会斗来斗去,以后不会了,我和你父亲明争暗斗几十年,不想再把争斗延续到下一辈。”

    “叔父!”姚兴忍不住跪下,向着木洪连磕了三个头,然后才说,“叔父,你的大恩大德姚兴永世不忘。”

    此时的木洪对他这话已经没有感觉了,他慢慢扶起姚兴,对他说:“恩不恩的就别提了,你只要记住,你是羌人唯一的希望了。但我最后还是要劝你一句,有多远走多远,别再和汉人斗了,你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姚兴终于走了,他带走了自己的部属和邻近的一些羌族部落,他带着他们向南走去,向着高原深处走去……

    木洪在姚兴离开的第三天带着全族向汉军投降,他跪在徐自为的马前,说道:“罪人洪木向大汉将军投降,但求将军能饶过我的族人,至于我的生死全由将军处置。”

    徐自为等他把话说完了才跳下马来,笑呵呵地走上前,把木洪搀扶起来,对他说:“大首领不必如此,只要大首领愿意归降我大汉,那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说完,徐自为用眼扫视了一下木洪的身后,问他:“不知这里哪位是姚兴啊?”

    木洪急忙回道:“惭愧,他已经带人走了,在下拦不住他。”

    “哦……”徐自为点点头,“大首领想让他走,他留不下来,想让他留,他也走不了。”木洪不知他这话是何意,以为他要兴师问罪,没想到徐自为话锋一转:“算了,人各有志,他想走就走吧。留下的是朋友,走掉的也不一定都是敌人。”

    随着木洪的投降,西疆的羌人叛乱彻底平息。

    第21章粉墨登场(9)

    此时,张全和李仲元一行人已经离开了邯郸,继续东行,在路上,他们得到了水师要沿海岸线北上,再经黄河去长安附近的昆明池接受检阅的邸报。于是,他们决定到崂山附近的胶州湾去看看。

    崂山,也叫劳山或牢山,可惜现在还没有道教,许多道教的知名人士还没有出生,所以崂山也就没什么名气。而且整个胶州湾周围也没有什么大点的城镇,只零星分布了一些小渔村。他们从胶州湾的最南端转到了最北端,许多地方竟然连象样的路都没有,如果不是朝庭在此设立了一些盐场,恐怕连琅琊郡的太守也不会知道这么个地方。

    站在胶州湾的海边,陈蒙和杨世基等人眺望着大海,不住地赞叹,陈文博等人也是如此,因为这里除了杨世基,其余的人都是第一次看海。

    陈蒙问李仲元:“李大人,你怎么会想起到这个地方来的?”

    李仲元没有回答他,反问道:“水师中最大的是什么船?有多大?”

    “最大的当然是楼船,不过具体的情况得问杨世基,他是这方面的行家。”陈蒙也学过造船,不过那只是跟着他师傅玩玩罢了,不象杨世基,原来就是研究这个的。

    杨世基果然是行家,他向李仲元详细介绍了楼船的情况,汉代的楼船一般为三层,两个桅杆,也有的达十余层,五个桅杆,楼船上备有床弩,投石机等重武器,也有单兵使用的弓弩和长矛等轻武器,和一般的城楼一样,楼船有各种武器的射击孔,还有女墙、吊斗等防护。以外,杨世基还向李仲元介绍了戈船、下懒等稍小的船只,不过李仲元对小型船只没兴趣。

    李仲元问杨世基:“楼船到底有多大?”

    “小的能载三四百人,大的能载八百来人。”

    李仲元还是没有形成一个概念,他喃喃地说:“真象早点看到楼船的样子。”

    在一旁的陈蒙开口了:“这有何难,今日我们几个就做几个模型给大人看看。”

    “好啊!”李仲元很高兴,他知道这几位都是高手,做出来的一定都是精品。

    果然,第二天一早,陈蒙等人就拿了四个船只的模型给李仲元看。他们一定是事先商量好的,比例大小完全相同,一人做了一种模型,除了楼船、戈船、下懒之外还有一个朦冲。在张全和李仲元的眼里,这几件模型都是难得的艺术品,模型中的弩窗、战格等都清晰可见。

    李仲元赞叹道:“几位果然都是高手,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做出了这么漂亮的模型来。”李仲元拿出其中最大的一个说道:“这就是楼船吧?”

    “是的,”杨世基上前解释道,“楼船、戈船、下懒适合海上航行,朦冲只适宜在江河浅滩中航行,我们把这个做出来是为了让大人知道楼船到底有多大。”的确,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这几种船的大小,就海上作战而言,这几种船需要配合作战,但李仲元现在的目的是为了远航,所以戈船、下懒等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楼船上都是这种帆?”李仲元摆弄着模型上的纵帆,“逆风的时候能走吗?”

    杨世基以为李仲元不懂,就解释了一下:“所有帆船上的帆都是这种,只要有风,就能前进,如果是顶风,可以象蛇一样走之字形前进。”这种纵帆只要不是完全顶风就能前进。

    “没有风怎么办?”张全在一旁问道。

    “一点风没有就只能用橹,在这。”说着,杨世基指着船尾的橹给张全看。

    张全原来以为那是个柁,他又问:“为什么不能用浆?”

    “浆没有橹摇得快,民间有一橹三浆的说法。如果用浆,每条船就要多配备一百多人,在海上一点风也没有的时候不太多,配那么多人不合算。”

    李仲元又问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杨世基都对答如流。

    最后李仲元问:“你说如果我在这里办一个造船工场可好?”

    “造船工场?”杨世基愣了一下,然后说道,“那要花很多钱的,而且还需要朝廷的许可……”

    李仲元摆摆手,对他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能把船造出来,花多少钱都无所谓,至于朝廷那边我会去找皇上的。”

    杨世基还是劝他:“这样不划算,不如让东南吴地的船场来造,他们那里能造很大的楼船。”

    “不!”李仲元很肯定,“我要自己造,只有这样才能造出最好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