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戾太子重生 > 第233章
    听了桑弘羊的话,大伙儿知道他是在赶大家走,于是所有的人都告辞离开了,只留下霍光、桑弘羊、金日磾和终军几人。他们等其他人走得差不多了,才急忙来到了张全和李仲元面前,终军先问道:“二位大人,到底出了什么事了?”

    桑弘羊也问:“是啊,如果事关机密,就请两位速速报于皇上,如果能让我们看,那就先告诉我们出了什么事,也好让我们有个应对之策啊!”

    他们几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可张全和李仲元还是呆呆地坐在那里,一点反应都没有。霍光实在受不了了,他走到张全的面前,双手使劲摇着他的双肩,大声叫喊着:“快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一次,张全有了反应,他用带着哭音的嗓子轻声说道:“太子……归天了!”

    “什么?”在场的几个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声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太子驾薨了!”

    “太子驾薨了!?不可能!决不可能!你一定是看错了。”桑弘羊咆哮着,又从李仲元的手中抢过那份密报,而霍光等人也都凑上前去,几个人挤在一起把密报又看了一遍。李陵的密报中写得清清楚楚,他派刘进去番兜城送信,结果路过安息的冬宫期宾城时遇上了瘟疫,虽然他们快速离开了那里,可刘进还是得了病,结果还没回到卡雷基地就身亡了。李陵在密报中把罪责都归到自己的头上,在请示善后事宜的同时,也在请罪,他在信的最后写道:“……臣无颜面君,愧对皇恩,愿以死谢罪。”

    看完了这封密报,所有的人都呆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刘进是当今皇上的唯一的一个儿子,身为太子,国之储君,他的生死不仅关系到皇室的稳定,更关系到大汉的江山。现在,刘据已经四十多岁了,而刘进的儿子才满周岁,如果刘据这几年中不幸身亡,那这些年付出的努力很可能会付之东流。这种情况从大汉开国以来就没有遇到过,因为以前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儿子,可刘据只有这一个儿子,现在,大家感觉到了皇室人丁的稀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金日磾才问在场的众人:“现在怎么办?是不是马上禀报皇上?”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还是终军说出了大家的担心:“皇上受的了吗?”大家都知道,本来今天是孙子过周岁,却传来儿子归天的消息,这换成是谁都可能受不了。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张全才清醒过来:“受不了也不能瞒着,这是大事,一刻都不能耽搁,必须让皇上早做决断,不然的话,这天下可就要大乱了!”

    桑弘羊觉得有理,于是也劝大家:“张全说得对,这事不能隐瞒,我看我们大家马上就去见陛下,把事情告诉皇上,再一起劝一劝他吧。”

    众人无奈,只得一起去见刘据,并把一切都告诉了他。等刘据看完李陵的密报,同样是愣在了那里,他只是让自己的儿子多历练历练,没想到一去竟成了永别。

    霍光一见刘据看完了密报,于是上前劝道:“陛下请节哀,一切以国事为重,还望陛下保重龙体!”

    终军也站出来说道:“是啊,人死不能复生,还请皇上节哀。”

    张全也想劝几句,可他刚站出来就被刘据制止了:“你们都别说了,其中的道理朕都明白,你们让朕好好地想一想。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明日早朝,让在长安城的千石以上官员都到临华殿候旨。”

    大家见刘据这么说,一时都不知道该不该离开,几个人站在那里互相看着,都希望有人能拿个主意。刘据见他们半天没反应,于是又说道:“行了,你们不必在这里了,都回去吧,有事明日再议。”

    众人无奈,于是告退,张全和李仲元还想留下来陪刘据,再刘据执意要一个人好好地想一想,二人只得回到了自己的府中。

    第101章新的风波(12)

    太子刘进归天的消息在一个晚上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朝中大臣在惊愕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起来,生怕此事影响到大汉的前途。所以,第二天一早,所有在长安的千石以上的官员都早早地来到了临华殿候旨,由于人数太多,许多人只能在殿外等候消息。

    终于,刘据出来了,他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地走进了大殿,坐到了自己的宝座上,所有的人在行礼之时都偷偷地看了看皇上的表情,只见刘据面无表情,看不出悲伤之色,不过,许多人都感觉到,皇上面带憔悴,应该是昨夜一夜未眠。

    刘据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一挥手,示意身后的侍卫把一个托盘端了上来,托盘上盖着一块黄布,刘据亲手掀开黄布,大家这才发现托盘里是几份圣旨。刘据先拿出第一道圣旨,然后看了看大家,最后他把目光投到了霍光身上,刘据对霍光说道:“太尉,就烦劳你来宣读这道圣旨吧!”

    听说让自己宣读圣旨,霍光急忙答应了一声,然后走上前来,从刘据手中接过了这道圣旨。霍光展开圣旨,大声地宣读起来,这份圣旨是刘据给自己的孙子起名的,刘据原本打算等刘进回来了再起名,可现在刘进死了,于是下旨诏告天下,给自己的孙子起名为刘洵,同时封张全、李仲元、丙吉和田千秋四人为太傅,共同担负起教育刘洵的重任。

    张全等人听完,急忙领旨谢恩。

    霍光读完这道圣旨后就退了下去,而刘据又从托盘中拿出第二道圣旨,他又看了看大家,然后点了桑弘羊的名,让他来宣读这道圣旨。

    桑弘羊接过圣旨又宣读起来,这道圣旨是诏告天下,由于太子刘进驾薨,现立皇长孙刘洵为国之储君,封为亲王。

    等桑弘羊宣读完了以后,刘据又让李锋宣读了第三道圣旨,这道圣旨就给远在安息的李陵的,在这道圣旨中,刘据没有责怪李陵,反而宽慰他,让他继续训练好安息军,一切以国事为重,不必心存顾虑。等李锋把这道圣旨宣读完了,刘据又对李锋说道:“李锋,就烦劳你跑一趟,把这道圣旨送到安息,你告诉李陵,太子之事与他无关,朕不怪他。”

    “臣遵旨。”

    “终军,这最后一道圣旨就由你来宣读。”说着,刘据从托盘中取出最后一道圣旨交给了终军。这一道圣旨是关于安排刘进的后事的,安息距离长安何止万里,刘据下旨,就把刘进葬在安息,另在长安附近为他修一座衣冠冢。

    等终军宣读完毕,刘据又对他说:“就烦劳你随李锋跑一趟,去见见安息王,为进儿选一块福地,朕这辈子是不可能去看他了,你就替朕送送进儿吧。”说到这里,刚才还面无表情的刘据此时显得忧郁而伤感,仿佛一下老了许多。

    见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刘据才问大家:“诸位看看如此安排可有什么不妥吗?”

    殿内众人最关心的还是储君之位,见刘据已经把刘洵立为储君,大家心里才有了底,虽然刘洵才一岁,可刘据也才四十出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现在见刘据询问,齐声答道:“陛下圣明!”

    刘据见大家没什么意见,于是挥了挥手:“今日就到这吧,诸位回去要各安其位,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桑丞相!霍太尉!”

    “臣在!”

    “最近朝中大小事务就由内阁处理,二位多辛苦一下,替朕多分担一些!”

    “是,臣理当为陛下分忧。”

    刘据点了点头:“张全和李仲元留下,其他诸位都散了吧。”

    很快,临华殿内外的大小官员都离开了,虽然这次朝会时间很短,而且都是在听皇上安排,不过大家心里有了底,皇上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大汉朝至少是不会乱了。等大家都走了以后,张全和李仲元才陪着刘据到了宣室。

    等三人一落座,李仲元就忍不住说道:“据哥,我看还是把进儿接回来吧?”

    刘据摇了摇头,吧了口气:“唉!接回来又能怎样?还不是徒生伤悲?路是他自己选的,我同意的,我想他在九泉之下是不会怪我的。”

    李仲元见刘据心意已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而张全则又说道:“我看让李锋和终军快点去安息,我担心李陵会想不开。”

    刘据这次点了点头:“看了他的密报,我也感觉到了,所以才派他们两个人一起去,你一会儿再去和李锋说一下,让他路上不要耽搁,到了安息以后多呆几天,一来安抚一下李陵,二来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至于禁卫军这里,就暂时交给李勇承负责。”

    张全点头记下了,刘据又说道:“今天找你们俩来,主要还是为了稳定地方,我准备把乌孙和大夏改为自治州,东胡、匈奴故地、康居和月氏等地改为州郡,你们看如何?”

    “好,我同意。”张全立即表示同意,“我想最好把名称也改掉,可以参照后世的名称。”

    “怎么改?”

    “现在大汉已经完全去除了各地的番国,包括了司隶、豫州、并州、凉州、荆州、冀州、青州、扬州、幽州、益州、兖州和交州十二个州,我想可以把哀牢设为一个州,就叫宁州;匈奴故地、东胡各划为两个州,分别叫朔州、雍州、营州和平州;月氏和康居各为一个州,东康州和西康州。”

    刘据又问:“其它地方呢?”

    李仲元没等张全开口,就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看东海群岛和南洋群岛的总督府还需要保留,大夏和乌孙要改个名字,可以叫夏州和秦州。”

    张全问道:“那西域各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