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 第49章
    山头上火光闪闪,杀声震天,冲锋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彻峡谷。

    战士勇猛,进攻神速。

    突击队的出现,如神兵天降,一下子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战斗已进行1个多小时,按原定计划,1个多小时,足够攻占敌人阵地,但前面的战况却迟迟没有上报。

    郑维山急了,他拿起电话:“张祖琼吗?怎么搞的,仗才开始就放羊啦!”

    张祖琼心里也很着急,他说:“我们正搜集情况,很快上报。”

    不久,战况报上来了。各突击队总共用了70分钟,就攻占了预定目标902.8高地、973高地、883.7高地——敌军第27团防守的大部分阵地。歼灭第27团第1营、2营、3营和师部搜索连。

    郑维山听后十分高兴,指示张祖琼:“坚决打敌反扑,同时,加强工事的改造和抢修,迎接敌人明天更大规模的反扑。”

    11日天刚亮,敌机来到我占领阵地上空,实施侦察和轰炸扫射。随后,又组织了3个团的兵力,在炮兵的掩护下,向我轮番反扑。

    郑维山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精神依然振奋。

    突然,电话铃响了。

    “郑司令员吗?我是张祖琼。部队弹药供应不上,请兵团支援一下。”

    郑维山是深知张祖琼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伸手的。

    郑维山决定用汽车运。他特意指示后勤部门:“装车在坑道内,选择好道路,掌握好时机加大油门冲过去。”

    效果不错,10辆弹药车,冲过去了9辆。

    激战,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

    我突击部队,苦战4昼夜,先后击退敌人1个排至2个营的兵力进攻190余次,歼敌7812名,巩固了全部阵地。

    大潜伏成功了!

    3500多名步兵,几百门大炮,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长达20多小时,这不能不说是中外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而突击部队仅用1小时零10分钟歼敌1个团大部,并占领敌该团高峰阵地,首创我军防御作战以来一次歼敌1个团大部的范例。为此,第20兵团及第60军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通报嘉奖。

    郑维山此时的心情可以想象。这毕竟是他代理第20兵团司令员一年多来所指挥的最大的一仗,也是他离开朝鲜前的最后一仗。

    对于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还有什么比获得战争的胜利更让他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呢。

    郑维山,再次显示了他能征善战、智勇兼备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53年8月,郑维山起程回国,接受新的任务。

    为表彰他的功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主力军军长——中将罗元发

    主力军军长——中将罗元发

    罗元发福建龙岩人。1929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6纵司令员,一野第6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面对15倍于己的敌人疯狂进攻,罗元发指挥部队硬是顶了7天7夜,

    于是他有了“铁脑壳”之称

    提起1947年,对中国革命历史略知一二的人,都会知道发生在那年初的著名的延安保卫战。

    延安,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心脏,是革命的圣地。

    延安保卫战,是毛泽东面对十倍于我前来进犯的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以主动放弃坚持了十多年的延安为代价,从而开始实施“蘑菇战”,牵制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于西北,拉开了国共双方在西北战场决战的帷幕。

    延安保卫战,为我军造就了一批著名战将。罗元发,就是其中的一个。

    罗元发,这位1929年参加红军的老战士,时任西北我军主力之——教导旅旅长。就是他,率领这支有红军基础的英雄部队,在金盆湾,抗击无论兵力还是装备上都远远优于我军的胡宗南部队的攻击,战斗持续了7天7夜,有力地保障了毛泽东和党中央从延安城安全撤离。

    罗元发,也因此有“铁脑壳”之誉而扬名。

    1947年初,蒋介石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投向了共产党的“根据地”——延安。

    按原定计划,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准备于1947年3月在南京召开。会上准备对国共内战近一年来的形势进行检讨。蒋介石清楚,国民政府军这一年来,在全国战场的表现极糟,为了有个好的交待,扭转全国战局,从而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蒋介石决定发动对延安的进攻。

    对于在全会召开之前攻占延安,蒋介石自信是很有把握的。一则,在延安的共军不过2万来人,而他在西北的部队有三四十万之众;二则,他十分看中由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同乡且“铁杆”兄弟胡宗南的能干和忠诚。有这样两个因素,岂有不胜之理?!

    倘若攻占延安成功,将极大提高全军士气,提高他本人和国民政府的威信,同时,还能提高政府在国际上的威望,他便可以理直气壮地参加届时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蒋介石把算盘珠子拨得“哗哗”响。

    于是,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紧急召见“西北王”胡宗南来南京。

    胡宗南坐飞机从西安出发,于当天下午4点在蒋的官邸见到了蒋介石。

    蒋介石告诉胡宗南,必须于3月10日对延安发起进攻。

    蒋介石之所以选定了3月10日这一天,是因为他获知,美、苏、英、法四国外长将在这一天在莫斯科开会,会上要讨论中国内战问题。进攻延安,可以向四国外长表明,中共已被国民政府彻底击败。

    蒋介石问:“陕北作战有把握吗?”

    一向好大喜功且又善于体察蒋介石心思的胡宗南,当即表示:“请领袖放心,陕北作战有绝对把握。”

    胡宗南的表态不能说是即兴胡说。早在1946年5月间,为了向主子表忠,也为了他自己的威望,他就拟定了攻占延安的作战计划,只是蒋介石没有同意,而未能实施。

    因为有此基础,胡宗南立即拿出了进攻延安的计划:将其主力分成二路,右兵团由整1军军长董钊率3个整编师,占领临真、金盆湾等地,沿金延大道两侧,向延安攻击前进;左兵团由整29军军长刘戡率2个整编师,占领富县、茶坊、甘泉等地后,协助右兵团,以闪击行动迅速攻占延安,后于延安附近包围歼灭共军主力,共动用15个旅,14万余兵力。同时,调集上海、徐州飞机94架助战。发起进攻时间为3月10日拂晓。

    蒋介石批准了这一计划。

    胡宗南向蒋介石表态:“三日内攻占延安。”

    蒋介石好不得意,庆幸自己有伯乐之才。

    3月3日,胡宗南回到西安,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备战中。

    3月7日,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的密电,令其将进攻延安的时间推迟3天,因为当时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尚待撤离。

    3月9日,胡宗南从西安飞往洛川前线。

    10日,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军队如期到达宜川、洛川一线。

    11日上午,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会上,他对众将领说:“领袖授命我们进攻延安,彻底摧毁共产党的根据地,大家要不负领袖重托,奋勇作战,建立奇功。”

    胡宗南信心十足地说:“三日之内占领延安。只要占了延安,共军就得过黄河。”

    下达作战命令后,胡宗南让秘书熊汇荃拿出随身带的古典小说,读了起来。

    然而,令胡宗南实在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切行动计划,均被他的秘书熊汇荃这位我党派往胡宗南身边的地下工作者,秘密而又及时地报告了我党中央。

    两军还未开战,就注定了胡宗南难逃失败的命运。

    面对汹涌而来的国民党胡宗南部队,毛泽东及党中央作出的反应是:主动撤离延安,留一座空城给胡宗南。

    延安的军民想不通。

    毛泽东说:“我送你们十六个字:‘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要想透里面的道理。”

    同时,毛泽东作出决定,中央不过黄河,留在陕北,意在牵制胡宗南部队,并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逐批加以消灭。还决定由彭德怀指挥在陕北的2万余解放军,实施统一的作战行动。

    就这样,紧张而有序地从延安撤离的计划开始实施了。

    就这样,抗击胡宗南攻占延安,以掩护中央和延安人民安全撤离的任务落在了罗元发的教导旅身上。

    罗元发从来没有感到肩上的担子如此之重。他再一次想起一年多前与毛泽东会面的情景。

    那是1945年6月16日下午4点,罗元发接到通知,说毛主席要找他谈话。

    他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虽然曾几次见过毛主席,亲自聆听过他的报告、讲话,但毛泽东单独找他谈话还是第一次。

    他乘一辆卡车,来到了毛泽东的住地枣园。

    毛泽东招呼他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后,微笑着问他:“要你到教2旅去工作,今天特地找你来谈谈,看你还有什么意见。”

    罗元发回答说:“本来我是想回前线去。朱总司令、聂司令员和彭校长都给我谈了话,我现在想通了,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

    毛泽东点点头,说:“好,这样好。其实想回前线,这想法并不坏。不过,我们边区虽是抗日后方,但也是前线,我们不能老唱‘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