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205章
    可是她最后却能够和自己的仇人周旋拉扯,乃至于最后亲手雪耻。

    这就足够让刘备对她的手腕与心性生出几分感慨了。

    【所以,哪怕是吴夫人,作为孙权的生母,她对于二儿子的才能都不能全然的肯定,会招来张昭和董袭,细细询问儿子能否承担起家业的重任。

    尽管董袭给出了“万无所忧”的答复,但他所保证的前提,说了地利,说了人和,从孙策讲到张昭乃至于他自己,却都没敢跟吴夫人说上一句孙权如何如何。

    这本身就足以证明孙权处境的窘迫,也就更能清楚周瑜当时带兵而回,率先对孙权执臣礼的魄力甚至于狂气。

    他在挽留鲁肃的时候曾经援引马援的话,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刘秀一愣。

    那句话是当初马援对着他而说的,如今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再听一遍,恍惚的同时,他心中的感慨倒依旧不减。

    更因为说这话之时,曾经作为马援旧主的隗嚣现在已然成为过往,原本身为客卿的马援也早就侍奉在汉朝的旗帜之下。

    时过境迁,再回首去看马援那句话,刘秀倒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触。

    这么想着,他便顺势回想起对方的功绩,心中又多了几分柔和。

    唔,不过对方曾经是不是跟隗嚣说过,他喜好儒术不好饮酒所以不如高祖来着?

    眨了眨眼,刘秀含笑着瞥了一眼手边原先被他拂倒的酒杯,心里闪现出一点戏谑的情绪。

    下次要不把马援喊过来一起喝场酒?他只是不喜欢喝醉失神,偶尔品一品佳酿又不是不行。

    到时候对方脸上会是种什么样的表情呢?

    尽管对于高祖尚且保有着子孙对祖先基本的尊重,刘秀也会自谦甚至真诚认为自己(有一些地方)不如刘邦。

    毕竟光是能从身边人中把汉初三杰扒拉出来的本事,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得来的。刘秀也自认做不到对方那般知(mei)错(lian)就(mei)改(pi)。

    但是喜好经术,礼贤下士,不喜饮酒有自持这一点——竟然会因此被评价为不如高祖?

    联想到高祖混不吝的作风,他心里不敢苟同地小啧了一声:

    马援在这点上甚至还不如隗嚣说的合他心意。

    颇有高祖之风的他的兄长在乱世之中失败了,而精通儒术的他自己却最终成功夺得了天下。

    这早就证明,这天下已然不再是游侠的时代了。

    儒吏结合,以柔道治天下,方才是世间大势。

    所以下次要不要吓吓他?表面春风和煦的光武皇帝眼眸微弯,眼神中透出点兴致勃勃的玩味。

    —马·什么都不知道·援:阿——嚏!

    【这当然是他为了劝说鲁肃留下追随孙权的话术,但又何尝不暗藏着些许周瑜本人的肺腑之言?

    孙策是个好主公吗?

    当然是。不论是虞翻还是张昭对他的念念不忘,本身就足够说明了很多。

    周瑜在他的手下也决不能说上一句混得不好:他和孙策少年相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给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甚至娶了同一对姐妹花。

    考虑到两人当年迎接送兵的交情,周瑜甚至也算得上是江东基业的开创者之一,是孙策发家史的重要一员。

    可是他想要的从来不仅仅于此,他的志向,他的眼界,他的野心从来望向的是更远更高的存在。

    孙策是很好,但是他已经有张纮为他谋划出了桓文霸业,有张昭为他策划文武诸事,有虞翻为他宣扬名声,他身边已经有太多人挤占了核心的位置了。

    所以他在沉默。

    我们看史书的时候,会很明显发现,他在此时沉默得可怕,只安静得打他的仗,听着应和着孙策和他的笑言亲近,却没一句直接的回应。】

    孙权:?

    他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不是,倒也没后世人你说的这种程度……

    周瑜也是哑然,随后失笑中摇了摇头。

    “瑜还不至于表现出如此的郁郁寡欢。”

    他很镇定地如是回复,眼眸中含着自信的笑意。

    他确实会为自己当时在袁术手底下的蹉跎而感到惋惜,却从来不会因此而感叹自己的来迟。

    说到底,他还足够年轻。他和孙策的关系又不疏远甚至称得上亲近,而他的才华也自信足够耀眼到能够为人所见。

    那么他又何必阴郁?他难道会觉得自己等不到出头之日吗?

    然后他看了一眼孙权,脸上的笑意却更深一分。

    当然,孙权的器重也为他减少了太多的烦扰了。

    这是他自己把握住的,最好的时机。

    【我们讲三国的时候,往往会提到一个词用以夸赞那些惊才绝艳的谋士们:

    ——王佐之才。

    能够辅佐主公走上王业之路的顶尖的人才。

    它最早说的是荀彧,可是扩展开去,曹操还有郭嘉,刘备有诸葛亮,甚至再往外散发出去,单纯考虑这个谋士是否可以给他的主公提出一条称王称霸的路线,那么还有很多很多的人。

    周瑜当然是这样的王佐之才,所以他需要一个可以听取他王业图谋的主君,需要一个他可以为之辅佐谋取天下霸业的帝王之材。

    孙策其实本可以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