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338章
    所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离谱的说法,多一天少一天又怎么了?

    ——在某些地方诡异朴素的老中人,压根没想过有文明能够干出来特意把一个月份用皇帝的尊称冠名,并且为了彰显皇帝的身份,不惜把自己此前规定好的大小月间隔分布的规律一齐打破,就为了让皇帝的出生月能够成为大月的事情呢。

    【屋大维同志本人虽然作为养子继承制的直接受益者——他其实是凯撒的甥孙,和凯撒差了辈分。后者五十六岁被刺杀身亡,他继承养父遗产的时候才年仅十九岁——但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在共和国里当着实际皇帝的硬核狠人,他没想过皇位世袭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里提一嘴,在罗马的概念里,他的皇帝(奥古斯都)和中国的皇帝并不能全然等同。因为在前者的观念里头,他们固执地认为“国王”,就是□□和暴君的代表,相当于中国传统定义里头的纣桀之君一样,是用来骂人的。

    于是罗马的帝制是个神奇的玩意呢?

    全靠屋大维自己给自己捏了个“奥古斯都”的头衔:诶,咱不好明面上说咱要当king,要当emperor,咱就自称一个普普通通augustus,连imperator(最高统帅,后可译为皇帝)都是元老院册封给我的——咱可是罗马清清白白的第一“公民”啊,谁说我是“国王”了?

    咱老罗马正紫旗人从祖上就没有“国王”的传统!(震声)——完全忽略王政年代了呢。】

    屋大维的操作确实挺骚的,值得不少人都为他神奇的脑回路侧目,感叹这人不愧是“罗马”这一能和华夏相提并论的文明概念的帝制开创者。始皇帝当初捏吧捏吧搞出来个皇帝头衔,从此几千年成为了中国野心家们的最高追求。

    屋大维为了规避“国王”可能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创造出的“奥古斯都”成为了罗马贯彻始末的最高权威。

    所以——“后世人这辨析得还不如不辨析。”

    不管他们的称呼有什么样的更易,但是其诞生的本质,不都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吗?

    那又有什么不同呢?

    嬴政敲了敲桌面。

    比起这个称谓,更重要的问题是——

    —

    “共和国是什么?”

    刘彻直接发问,可惜的是周遭没有人能解答,甚至连天幕也没回应他的疑惑。

    于是又是孝武皇帝一人的自说自话回响在内室之中,梳理着脑海中闪现的思绪。

    “周厉王暴戾无能,百姓反之,出奔彘。请召穆﹑周定二公共同执政,故称共和,定其为共和元年……”

    “所以,是取得共和的共同执政一意?既然听后世人的意思,感觉帝制和它甚至有所冲突的样子。”

    刘彻挑起了眉,兴致盎然:“能够从大多数既得利益者手中夺来权力,自立为帝……他挺能耐的嘛。”

    虽然肯定有父——养父的铺垫和支持作用啦,但是刘彻自己就是站在前辈基础上更创辉煌的一代人,当然不会看不起这种情状下,被继承者和继承者两边都存在的作用。

    真有意思。既然后来的汉朝都能知道罗马的信息,称呼它为大秦了,那么是不是代表从汉朝到罗马的距离,并没有超出他们这个时代的局限呢?

    既然它稍晚一点的五贤帝时期和东汉对标——那现在呢,现在会不会是那个奥古斯都的时代?

    【从这个点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他的小心机。

    事实上,作为罗马人眼中“风度翩翩,仪容端庄,并且处事机警,悟性很高,能断大事,是极狡猾的一名政治天才”的奥古斯都,当他将要去世的时候,帝国已然注定不能走回共和国的道路了。

    他的统治,尚且能很狡猾地被称作一句“开明□□”,夹在贵族民主制和真正意义上的帝制之间起个过渡作用。

    但当所有人都允许他为自己的权力寻找继承人的时候——凯撒当年都不能将自己的权力、地位、职位留给奥古斯都,只能给他留下自己的姓氏和财产,并且用自己的财产以奥古斯都的名义散出去,给对方用金钱买名声,铺平政治道路——事实上的皇位继承制的选择就已然摆在他的面前。

    那奥古斯都想不想皇位世袭呢?

    废话,哥们都要求全国上下所有军队必须且唯一效忠“奥古斯都”,将枪杆子抓紧在手里,并且在行省大搞元首崇拜了,你说他想要干什么?

    也就是因为罗马的“国情在此”,他不好意思跟当年高祖一样来个白马之盟,说什么“非尤里乌斯而元首者,天下共击之”,要不然大家早知道他心里什么想法了。】

    “咳咳咳咳——!”

    本来正喝着小酒的刘邦,差点没因为后世人突如其来的一句白马之盟给呛死。

    当然,他这个经过了天幕剧透,于是不少事情被按下了加速键的时代,其实是没有白马之盟这种东西的存在的。

    因为当初天幕在百官面前的揭露实在太直白了,直白到是个人都能听明白刘邦不想册封异姓王的心思,相当于代替他来了一次“宣誓”。

    但这并不妨碍他将后世人魔改的版本还原成自己原定未来会说的模样,继而在共处一室的汉初三杰+陈平的熟悉的组合面前,露出了讪讪然的尴尬笑来。

    当然,主要还是对着韩信。

    尽管早就已经辞去异姓王爵之位,并且对于它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留恋,依旧不妨碍韩大将军对着刘邦就是一个带着点讽刺意味的微笑。